明星写真馆 n63.com> 最新图片> 幻灯图:耿乐新写真出炉 娱乐圈里的艺术家(2010-03-22)
耿乐新写真出炉
写真图片专辑:耿乐 姜文 
  • 幻灯图:耿乐新写真出炉 娱乐圈里的艺术家1/4
  • 幻灯图:耿乐新写真出炉 娱乐圈里的艺术家2/4
  • 幻灯图:耿乐新写真出炉 娱乐圈里的艺术家3/4
  • 幻灯图:耿乐新写真出炉 娱乐圈里的艺术家4/4
一部由装置艺术家杨福东导演的PRADA广告片,让耿乐又重新回到了大众的视野里。店铺外硕大的灯箱海报似乎也让我们和耿乐都找回了感觉,他其实不仅仅是一个演员。更是一位艺术家。“有人说,我是演员里画画最好的,画画里演戏最好的。就这么跨着挺好的”。  当时PRADA跟你谈合作的时候你是什么反应?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是你?   这个品牌本身找艺术家来拍就已经把思路和方向明确了,这并不是一个商业的影响广告,而是跟艺术结合,可能我又一直在电影、时尚、艺术这之间跨界,跟它吻合。还好我很喜欢。  其实这部短片我们都没看懂?你自己是怎么理解的?  虽然用胶片来拍,用演员来演,但它本身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种当代艺术形式,一件艺术品,所以也没有所谓的故事情节和来龙去脉,每个人可以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解读。  当时导演是怎么给你们“讲戏”的?  杨福东导演自己希望这部影片有“呼吸”的感觉,这么抽象的概念是没法形容的。我记得当时做造型时,他跟造型师说的两个词是“暧昧、潮湿”。因为没有剧本,而导演的话永远都是这种模糊的概念,所以只能自己体会。每天我们都是到了现场,在当时的场景下感觉那种味道,连最后剪片子时的标准都是“呼吸的节奏对了,就对了”。  你自己怎么找感觉?  好在之前我就比较关注艺术圈的动作,在还没有拍摄这辑广告前我就看过一些杨福东的作品,因为他是艺术圈里比较出名的艺术家,我知道她的作品是什么样。正好在拍摄前他又在798做了一个展览,所以对他的路数很了解。”  岁月的历练  因为有了开朗的父母,耿乐的童年过得相当愉快,一般小朋友眼中奢侈的电影院是他接触艺术最早的途径。从小学画画的自由氛围以及父母的鼓励支持也让他好像不知道什么叫做压力,可以随着自己的性子闯一闯。只是从第一次签了经纪公司后,他才开始有了紧迫感。“那时我发现不是一个人在工作了,那种自由散漫的状态必须结束,因为周围所有的人都为你忙碌着,每天给你看通告表,开会研究宣传方案。从那次我才认为拍戏、演员是个工作”  当了15年演员,这个职业让耿乐发现自己其实是个很有责任感的人。通告从来不会迟到,台词永远在头一天背好才睡觉,只要交给他的工作,他就特别认真地完成,这是一个在过程里较真的人。  从你踏入演艺圈,你投入了多少?  原来基本上是不投入的。演戏就是来玩儿。有一次跟一个经济人聊天,他说我给你的感觉不是正经演戏的,没有想要一心一意当演员,这是的我副业。我还不服气说我挺认真的呀。但现在反过来看,当时我确实没把演员当个职业,我就认为自己是一个艺术家。  角色比什么都重要  “我在挑剧本的时候,角色是否吸引我是最重要的,也有过投资方拿着高得吓人的片酬找我,跟经纪人商量的好好的,可挣扎了几天还是放弃了。至少拍戏这几个月得让我干一自己乐意干的事情吧,为钱,我还不至于。”  你接戏的原则是什么?古装戏好像你没怎么演过。    我演的角色必须都是能打动我的。古装戏这一点比较难,除非有好剧本,我其实不挑年代,但我挑角色,特别挑。  什么样的角色你最偏爱?  我现在越来越想演跟自己反差大的角色,从这种角色里我能找到创作的乐趣。之前大家找我演戏都是按照我的型找我的,觉得耿乐是这样,就要找他来演这样的人,现在我再看到让我演一个艺术家或者文艺小青年我就皱眉头,这没法演。我会拒绝的。  摇滚年代  比起大学时留着一头长发辗转在学校各个画室的模样—— 一个他认为艺术家该有的模样,今天的耿乐判若两人。利落的短发,朴素的穿着,摇滚精神在耿乐身上已经逐渐淡去,那种“我怎么可能因为你的一部电影去改变我自己?”的想法早已被实际行动击破。他变成了一个职业演员“为了戏,你让我变成什么样都行,最好别像我本人”。  而且比起摇滚,他更喜欢游泳、打球、和朋友吃饭聊天、宅在家里画画,然后把自己的画作捐出来做慈善。不知道姜文导演为了安抚他乖乖剪发拍摄的那卷胶片还在不在,如果有,那些镜头理应成为纪念他青春岁月最珍贵的影像。  每一个男人在大学时代都要经历摇滚青年这个阶段吗?  可能在那个年纪大家为了证明自己存在和成熟,都想要当“大侠”。有股“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劲头,所以会把身上使不完的劲儿发泄在音乐上,但是过了这个年纪就已经没那么愤青了。  摇滚青年还要留长发?  这是证明自己“摇滚青年”最简单的标志。我大三时拍的第一部电影演一个摇滚歌手,就是靠我这头长发得到的,所以那时候我已经在心里给自己定位了,长发是我的标志,这就是我。  结果拍了《阳光灿烂的日子》之后,你就把长发剪了?  拍《阳光灿烂的日子》时我上大三,是《头发长了》之后的第二个电影。姜文见着我就说:“小伙子形象不错,把头发剪了就行了。”当时我对自己的认知是“一个美院的艺术家”,拍电影只是玩票,你们找我拍电影还让我把头发剪了,这对当年一个浑身充满倔强劲儿的我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事。然后就是跟导演强烈申请用假发套也要留着我的长发,差点儿把他气死。后来副导演和其他几个导演轮番安抚我,用一卷珍贵的胶片把我剪发的过程拍下来,我才点头答应,那个年代数码还不流行,这是很奢侈的待遇,可惜胶片今天已经找不到了。图文/大都市(2010-03-22 / sina)